无锡征图钢业有限公司
热轧精密钢管用连铸圆管坯板坯或初轧板坯作原料,经步进式加热炉加热,高压水除鳞后进入粗轧机,粗轧料经切头、尾、再进入精轧机,实施计算机 控制轧制,终轧后即经过层流冷却和卷取机卷取、成为直发卷。直发卷的头、尾往往呈舌状及鱼尾状,厚度、 宽度精度较差,边部常存在浪形、折边、塔形等缺陷。其卷重较重、钢卷内径为760mm。将直发卷经切头、 切尾、切边及多道次的矫直、平整等精整线后,再切板或重卷,即成为:热轧钢板、平整热轧钢卷、纵切带等产品。热轧精整卷若经酸洗去除氧化皮并涂油后即 成热轧酸洗板卷。(1)合理选材。对精密复杂模具应选择材质好的微变形模具钢(如空淬钢),对碳化物偏析严重的模具钢应进行合理锻造并进行调质热,对较大和无法锻造模具钢可进行固溶双细化热。
由于目前对于诱导轮的认识尚处于摸索阶段,对一些理论问题还没有统一的看法。诱导轮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经验,并结合机泵的实际结构而进行的。下面将以 泵为例,介绍诱导轮的设计方法,为生产现场机泵汽蚀问题的解决一些参考。1特性参数和操作参数(表2)表2特性参数和操作参数叶 .2诱导轮的设计计算[1]定诱导轮外径为,轮毂直径为,取,则诱导轮外径为;则轮毂直径为;取叶片数为,则叶片外圆处间距为;取,则外圆处叶片长度为;外圆处叶片安放角为;诱导轮外圆处叶片包角为;叶片入口边半径为;诱导轮外圆处叶片轴向长度为;轮毂处叶片安放角为;取轮毂处叶片厚度为;取外圆处叶片厚度为。7凡经补焊的阀体应重新进行强度试验,且试验应在补焊和热之后进行,对需进行无损检测的壳体,则应在无损检测后进行。6压力试验7.6.1除要求以外,试验前,阀门不得涂漆或防腐蚀化学以及使用防渗漏的涂层,且阀体应干净。2试验设备应装设两只校验合格的压力表,量程应是试验压力的1.5~3倍,压力表的精度不低于1.5级。3试验介质为5℃~5℃的清洁水(可以加入防锈剂)、或黏度不大于水的其他适宜液体。
注方管力学性能是保证钢材终使用性能(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取决于方管的化学成分和热制度。在方管标准中。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规定了拉伸性能(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或屈服点、伸长率)以及硬度、韧性指标。还有用户要求的高 3Mpa。D177.8-323.9mm为5Mpa为提高方管的耐腐蚀性能。对一般方管进行镀锌。
1.方管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锅炉用无缝方管的分类、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技术要求、检验与试验、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等。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生产的用于蒸汽锅炉、管道等的热轧无缝方管。2.方管规范性引用下列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其随后所有的修(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的新版本。
焊管因其材质和用途不同而分为如下若干品种: & 输送用镀锌焊管)。主要用于输送水、 、空气、油和取暖热水或蒸汽等一般较低压力流体和其他用途管。其代表材质Q235A级钢。 体输送用镀锌焊管)。主要用于输送水、 、空气、油和取暖热水或蒸汽等一般较低压力流体和其它用途管。其代表材质为:Q235A (矿用流体输送焊管)。主要用于矿山压风、排水、轴放瓦斯用直缝焊管。其代表材质Q235A、B级钢。 流体输送用大直径电焊钢管)。主要用于输送水、污水、 、空气、采暖蒸汽等低压流体和其它用途。其代表材质Q235A级钢。&n 用焊管)。主要用于机械、汽车、自行车、家具、宾馆和饭店装饰及其他机械部件 i11Nb等。 GB/T12771-1991(流体输送用焊管)。主要用于输送低压腐蚀 17Ni14Mo2等
焊前准备:4mm一下的厚度不用破口,直接焊接,单面一次焊透。m厚度对接焊缝可采用不破口接头双面焊。m以上,一般V或U,X形坡口。其次:对焊件,填充焊丝进行除油和去氧化皮。以保证焊接质量。焊接参数:包括焊接电流,钨极直径,弧长,电弧电压,焊接速度,保护气流,喷嘴直径等。焊接电流是决定焊缝成形的关键因素。通常根据焊件材料,厚度,及坡口形状来决定的。焊接方法点焊:点焊时焊条直径一般采用较细的,点焊缝的长度和间距要根据板厚来确定,点焊高度不超过焊件厚度的三分之二;另外,焊前应将坡口及其两侧2-3mm内的焊件表面干净,装配点焊时尽量注意不损伤不锈钢表面,以免降低产品的耐腐蚀性。
轧制不锈钢花纹板产品生产工艺特殊,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轧辊问题,花纹板表面周期性的花纹,全部是由轧辊在轧制力作用下滚印到不锈钢表面,轧辊材质过软则会在高速轧制中使轧辊表面花纹磨损,影响到整卷花纹的一致性;如果轧辊材质过硬,又会增加轧辊辊身花纹的难度。窄幅轧业区与磨辊作业区技术人员进行探讨交流, 选定轧机大生产常用工作辊作为刻花试验用辊,效果良好。其次要解决轧制工艺问题,在确定成品道次压下量时,作业区反复讨论推敲, 终制定出了轧制成品道次压下量,实现了既不会因为轧制力太小而导致轧辊打滑,又不会由于轧制力太大而引起中间辊辊面破损的效果。